手机访问

前海企业服务 微信扫一扫
您好,欢迎访问深圳前海在线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 · 深圳 · 前海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前海资讯 > 前海新闻资讯

栏目列表

前海新闻资讯

前海e站通办事指南

前海管理局地址及电话

政策资讯

政策法规解读

常见问题

如何在前海注册公司

前海工商财税代理服务

前海地址托管服务

前海商秘公告

红本租赁凭证

香港“向北” 欲借力深港深融再次腾飞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0日

航拍香港,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自南往北,从鳞次栉比的维港两岸高楼大厦,逐渐过渡到人口稠密的新市镇,再到未开发土地、湿地水塘,东方之珠的“光泽”逐渐“黯淡”。

但这一现状,将有望在未来20年内得到改变。

10月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了其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当中提出,香港特区政府将建设香港北部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深港合作方面,具体提出了“双城三圈”构想,“双城”是香港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

香港各界认为,在这样的布局下,未来20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和科技产业空间的打造,两地协同发展,香港深圳将深度融合,双方进一步释放潜力,形成全新港深都市圈,并带动香港经济实现再次腾飞。

拨开云雾

作为我国最拥挤的繁华都市之一,香港一直受土地紧缺问题所困扰,因而衍生出来的产业结构失衡与居住空间紧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香港社会的繁荣发展。

为此,施政报告中“向北”的战略被解读为香港解决住房问题的全新思路。然而,10月14日,林郑月娥在接受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独家专访的时候明确回应:“北部都会区计划其实不是新的施政思维”“也不是仅仅为解决紧张的住房问题”。

林郑月娥说,以往因为受到严重的政治内耗干扰,甚至近年还有很激进的所谓“港独”,反中央、反政府、颠覆政权、“拉布”“揽炒”,让香港特区政府举步维艰。“以前因为各种争执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的香港已经是拨开云雾见青天。特区政府也更敢放开手脚做事情。”

在这次专访中,林郑月娥首次讲述了北部都会区计划的初衷。“新界北部不应该只是被视为去满足我们居住需求(的一块土地),它应该成为另一个具备综合性的都会,有经济引擎,有就业机会,有文化艺术,也有体育生态旅游等。因此对于本身就拥有这些丰富资源的香港北部,我们这次的定位就是北部都会区的经济引擎。”她说,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香港市民恢复认同香港的发展仍然是向好的共识。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评价,此次香港宣布打造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将近香港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可以说是香港土地开发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革命性的超级大动作。这将深切改变香港长期以来以控地为主导的发展策略,深刻影响香港土地、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历史。

这种城市发展策略的改变,从交通规划中也可见一斑。

据林郑月娥透露,北部都会区的整合和扩容工作,会由以铁路为运输系统主要骨干所带动。港府探讨将东铁线延伸至深圳罗湖,并在深圳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跨境陆路交通方面,港深政府已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毗邻的地理优势,北向进入内地的交通网络再完善,一系列通关便利措施推出,也将愈发让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成为香港融入内地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愈发推动香港深圳乃至整个内地之间的合作共赢。

“未来的香港,只要把握好深港合作新机遇,开创合作新天地,以深港口岸经济带作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切入点,将可以加速走入国家内循环发展的快车道,以此促进香港的繁荣发展,为港人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香港经济学者、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说,这也是香港城市发展一个长远的新方向。

向北,是香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向北,为香港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最大动能。

双城三圈

2020年,香港GDP为26885亿港元,深圳GDP为27670亿元人民币,这两座高度繁荣的世界级一线城市,隔河而邻。

林郑月娥最新的这份施政报告长达55页,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放在显要位置,涉及港深合作的内容占比也是历任特首施政报告前所未见。特别地,要由西至东建设七个陆路口岸和相连的交通基建,使两地有条件跨越后海湾、大鹏湾和深圳河而相互连接,并最终形成“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

“三圈”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三圈”跨越了深港两地的界限——深圳湾、深圳河、大鹏湾,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林郑月娥说,“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从“堵”到“通”,从边境区域到都会区,背后是香港发展理念的更新——不仅将与深圳共同推动创科产业发展与合作的核心区域,而且在金融及专业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科技服务的高端经济合作发展,乃至生态保育、居民日常生活都会有更深层次的互动。

梁海明认为,北部都会区规划乃至“双城三圈”的提出,无疑给香港内部发展确立了一个“向北”的趋势,以此解决长期以来的经济转型和住房等民生需求。而另一层意义,则在于与新界北一河之隔的深圳形成深层互动,真正实现港深一体化发展。

“我想,从香港角度来看,这次的施政报告,是第一次在北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长远的规划概念。”香港亚太研究所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认为,通过北部都会区的发展,香港将进一步“拥抱”深圳,在北部能够建立产业集群,包括科技创新产业以及相应配套的一些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得整个城市的发展更加平衡,让香港的经济运转告别“维港情结”。

香港深圳的深度融合背后是国家规划中定下的粤港澳发展目标。中银香港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举例,香港要跟内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合作的话,最需要的就是能够与前海对接,“因为随着《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推进实施,前海必须是一个重要的考虑。”

他指出,这次香港北部新都会中的洪水桥/厦村区域与刚扩区的前海隔海相望,可结合共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香港也规划建设铁路连接香港洪水桥和深圳前海,待铁路连接建成后,从香港通过一个西部通道就可以去到蛇口、去到前海,应该是很近的,实际上也将使深圳前海合作区发挥更大效力,吸引更多开拓深圳大湾区市场的高端企业进驻新界北商业区,创造更多新经济职位。”王春新说。

专家的解读和林郑月娥的讲述不谋而合。林郑月娥向南方报业记者表示,这一次的施政报告中不少规划和合作可以跨越边境。她举例了3个项目,修建连接洪水桥/厦村和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东铁线延伸到深圳罗湖,北环线经过落马洲河套区进入皇岗新口岸。“这3个跨越边境界线的规划对香港来说是一个新的思维。”她说。

更多创新思维也在深港深融中体现。林郑月娥向南方报业记者透露,港深梳理出了一批具体项目,成立了19个专班,例如金融专班、环保专班、科技专班、跨境基建专班,部分是为北部都会区做铺垫工作,后续也可能会因应北部都会区的推进做一些调整。

北科创、南金融

纵观香港发展,尽管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自沙田逐渐延伸到新界北部,但却一直难以改变以维港两岸经济为主的“南重北轻”格局。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在单一化的经济结构下,金融业及专业服务业集中在港岛,承载着大部分的香港经济运转。

要打破香港现有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需要寻找另一个经济发展核心。对此,专家普遍认为,北部都会区规划若能落实,将有望借助毗邻深圳的优势发展科技创新,发展北部都会区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从而打破香港区域发展不平衡格局,形成“北科创、南金融”。

事实上早在2015年成立创新及科技局以来,香港就驶入科创“快车道”,近年更推动在香港科技园设立专注于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的两个世界级科技创新平台。

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副主席、香港籍广东省政协委员林至颖认为,在日前这份施政报告中提出的“新田科技城”和过去香港本地的“科学园”“数码港”项目有较大的不同,在于这个项目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十四五”规划的项目。有了中央政策的配套,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定出的明确目标,国家的创新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香港要对接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科技任务。

香港电竞总会理事、剑谱电竞科技有限公司CEO林梓文说,“相信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及重大产业发展上,新田科技城将发挥香港的科技优势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出,为后续的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各项规划和基建工程正全速推进,在此次规划中也将与落马洲/新田一带地方整合为新田科技城,当中与创科相关的土地估计约有240公顷。此举被认为有望打破科研及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用地制约,在未来打造出一个“香港硅谷”。这块土地不再仅限于建立重点创科研究合作基地和科创企业,而将建设成为科创人才工作及生活的综合小区,带来大量的创科职位,从而积累创新资本和氛围。为了使两地人员往来更加便利,特区政府也将充分利用落马洲、新皇岗口岸及福邻小口岸的客货运交通,安排“一地两检”。

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高科技创新领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点内容,中央更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发展寄予厚望。2017年,深港两地政府对河套地区的规划就落在了科技创新领域。2019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支持港深两地共同打造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今年初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又提出要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同内地优势互补,更把深港河套纳入粤港澳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一系列动作都反映深圳河两岸肩负着科创发展重地的责任。

“现在能够有更多空间,让两地的创科企业在香港北部找寻更好的发展机会。”沈建法认为,香港各大高校基础研发实力雄厚,但本土却缺乏创新转化应用、推广的能力;深圳在创新转化应用、推广上能力很强,也非常注重创新研发,双城的互动无疑是将各自优势实现叠加和互补。这将改变香港当前以专业服务业为主的单一化经济结构,并在科创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生活科技、生物制品和一些高精尖产品、高增值产品。

“因为创科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只要你有新的产品新的想法,两地可以一起来推动发展,不存在竞争关系,反而能让我们两个城市变得更加强大。”沈建法说。

据了解,香港本身拥有一批在全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以及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依托香港的几所大学,这些年国家也建立了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此外,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已获准可申请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内地也推出了便利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创新要素流动的配套支持政策等。

“十四五来港宣讲团”成员、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李啸说,创新资源密度高、创新成果水平高、科研活动国际化程度高,再加上香港的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原始创新方面质量本身的优势,这些都将助力香港未来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既发展,又保育

新界北的开发在香港已经讨论多年,但多年来一直难以有实质性推进,其中一项被频频提及的难点是“生态保育”。

记者留意到,与施政报告同一天发布的还有一份《北部都会区发展战略》。当中指出,“北部都会区”拥有非常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包括区内靠西面大面积的淡水/咸水湿地、鱼塘、沼泽、芦苇林和红树林,后海湾和米埔的红树林、湿地和鱼塘,更是《拉姆萨尔公约》指定的国际重要湿地。与此同时,该区也是亚洲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之一,是多种物种栖身之所,也是迁徙性候鸟的重要中转站。“‘北部都会区’的湿地在粤港澳大湾区以至中国南部,都是需要重点保育的生态环境。”

此外,据香港旅发局介绍,自元朝末年起已有不少人聚居的元朗,也留下了不少反映当地宗族文化的历史古迹。其中位于新界元朗已开发的“屏山文物径”,是香港首条文物径,长约1.6公里,蜿蜒于坑尾村、坑头村和上璋围之间,文物径贯连多幢典型的传统建筑,包括当地的祠堂、庙宇、庭院和香港最老的古塔。

然而,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此前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林郑月娥在接受南方报业记者专访时坦言,过去数十年,“北部都会区”内很多生态环境都被划为“自然保育区”“海岸保护区”或其他管制发展的用途地带。“管制发展是一个被动的策略,虽有一些成效但不理想。”

如今随着香港建立良政善治生态,特区政府也更容易从长远规划香港的未来。“施政报告提出的愿景具有前瞻性。”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在其网志中指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策略,是开拓房屋,发展科技、商业、旅游、就业,是一个既发展又保育的活力都会区。

数十年来,新界北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并不理想,浪费了可贵的发展潜力。香港规划署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提出的北部经济带实际上就包含在北部都会区内,这里是香港深圳加深融合的最重要地区。而很多农地、鱼塘仍未开发,是否具备生态保育价值,也一直是城市建设中争议的焦点之一。

香港市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符合国家主张“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目标的。此次《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的十个重点行动项目中,有两项都与生态保护密切相关:包括加强鱼塘和湿地的修复,生态保护公园的建设并将康乐旅游空间与生态保育融合;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的规划使得港深两地可以加深东部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护区管理方面的合作,同时创造可持续的生态康乐旅游设施和项目,丰富两地居民休闲生活。后者就是“双城三圈”中的“一圈”。

林郑月娥表示,该圈内港深两地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自然保护区、海岸公园和地质公园,生态及生境价值高。两地可合作共同构建梧桐山/红花岭/八仙岭生态走廊,保育及提升圈内整体自然景观、生态和生境资源,优化保护区的管理和保育工作,港深可合作创造可持续的生态康乐/旅游机遇,提供绿色旅游基建设施,丰富两地居民的休闲生活选择。

“土地开发和生态保育并不矛盾。”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接受南方报业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对‘北部都会区’的规划,显示出港府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继承了《规划纲要》对生态保护的决心和精神,也更全面加深港深融合,将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育不再是不发展的借口。北部都会区描绘的蓝图令人期待,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张克科评价说,“香港已经为这一刻等了三十年。在新一届立法会和特首选举完成后,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也将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和挑战。年轻人将会看到香港焕发新生的下一个三十年。”

香港“向北”,政通,人和,再腾飞。

文/图:南方报业记者 王勇幸

陈彧 张诗雨 

实习生 刘宇荣 黄诗淇

统筹:谢苗枫

欢迎联系前海在线客服经理:手机 139-2383-8005    在线客服经理点击咨询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线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粤ICP备19142764号

 
在线咨询
值班客服经理
139-2383-8005
注册公司咨询
134-3091-6996
微信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