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发布。《前海方案》提出,将前海合作区前海属地及开发管理权限不变,仍属深圳。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逾八倍至120.56平方公里,并将从多方面将其打造为国际一流或具全球高水平的创新示范区。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合作区相关方案相继发布,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对粤港澳大湾区将产生什么影响?
日前,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市场研究部发布政策短评。第一太平戴维斯认为,根据政策,在地理范畴上,前海片区将含盖蛇口、宝中、空港、大铲湾等,鉴于前海已面临土地供应无法满足区域市场发展的问题,此次扩容将有效解决片区土地供应问题。同时,前海的先行示范效应亦有望在更大地理空间上扩展,普惠深圳西岸。在上述双重利好影响下,“大前海”片区房地产物业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更广阔的地域空间亦将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投资选择,为片区房地产投资市场注入活力。
除地理范畴的扩容外,前海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亦有扩容。根据政策,除金融、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业外,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还增加了高端制造业、海洋产业等,同时政策首次对前海科技发展体制机制进行了系统性安排。产业的多元创新发展亦为本地房地产市场带来新机遇。截至2021年8月24日,前海合作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注册资本1.28万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港资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2.4%。作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区域之一,未来,在深化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及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下,叠加金融、现代服务业、科技行业的日益壮大,前海与港澳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并成为港澳企业向内地发展的重要平台与窗口,区域写字楼市场将迎更强劲发展动能。同时,高端制造业、物流、海洋产业的发展亦为工业地产带来发展契机。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随着港珠澳大桥、横琴口岸、深中通道、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逐步落成及完善,粤、港、澳三地将成为高度融合发展的经济体,而《横琴方案》及《前海方案》则是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在利好政策推动下,大湾区将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模式探索、逐步实现高水平开放发展,进而向世界一流湾区迈进。
第一太平戴维斯深圳董事总经理吴睿表示,本次扩容将大空港、海洋新城、国际会展中心、邮轮母港等国际化设施及产业聚集区纳入合作区,为深港在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高效配置提供了成熟的基础设施载体,为从香港或经香港北上的投资机构在合作区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及便利性。
此外,前海合作区作为中国对外服务窗口,其在金融改革、法律创新等方面均对港澳等境外机构投资进入提供坚实的政策基础,以实现未来资金自由流通、营商环境便利化、跨境法律规则衔接等开放性环境,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外资企业选择落户合作区内,同时为本地就业提供更多机遇。
吴睿说,扩区以后,合作区可供产业发展的用地将大幅增加,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在政策红利的加持下,此前非前海区域的宝安西部片区内土地及产业空间价值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土地要素的更合理市场化配置,实现物业资产价值优化。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横琴、前海两大合作区都积极推进与港澳的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双合作区”的落地,不仅能够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推动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提速,催生丰富的产业发展与投资机遇,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好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线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粤ICP备191427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