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就是要具备世界领先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拥有全球影响的集群品牌和龙头领军企业,掌握核心的自主原创的技术和颠覆性的关键技术的突破能力。”8月26日,第三届全球湾区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深圳前海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50余人就全球湾区“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创新”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无图说
推进国际高端智库集聚区建设
会议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办、香港教育大学应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来学院、岭南大学潘苏通沪港经济政策研究所、澳门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中国知网协办。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何俊志表示,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四周年。四年来,大湾区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蓬勃生机。
“来自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总结全球湾区城市群建设和区域创新的经验,将有力促进本地区乃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推动湾区研究的全球学术共同体建设。”何俊志表示,该研究院于2015年成立至今,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港澳社会动态、港澳治理模式和粤港澳合作”。今年研究院重点在深圳布局,今后前海分院将作为政策分析基地,光明校区则作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未来则进一步向中国香港、澳门以及欧洲、美洲扩展。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在致辞中也指出,放眼全球,城市群已成为支撑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增长极。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创新”为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将对粤港澳大湾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打造“一点两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智库发展是大国崛起复兴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征,发展中国特色智库、建设港澳研究基地是推进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前海管理局致力于推进国际高端智库集聚区建设,为各类智库提升战略研究水平、提高决策影响力和成果传播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王锦侠说。
目前,前海已出台支持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政策,汇聚各类产业智库158家。除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深圳)外,包括中国社科院全面依法治国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信改革研究发展基金会等机构也在前海落地分支机构,提升制度创新策源能力和文化软实力。
推动湾区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学术会议由四个论坛组成,主题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与创新集群”“区域产业创新”“城市群与跨区域合作”和“城市群治理”。除了来自北京、广州、深圳、南京等内地高校的学者,香港教育大学协理副校长、应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来学院执行院长周文港,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伍美琴,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胡伟星,美国注册规划师协会、纽约区域规划协会主任莫林·梅塔,鲁汶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所长本·德鲁德、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也参会发言。
“十年前我曾在前海做研究,如今再来,发现这里高楼林立,金融中心已见雏形。这种不断地迭代、快速地繁衍、生长的内在精神和逻辑,正是前海和湾区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沈体雁说。
沈体雁认为,全球包括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一个能在动能、要素集聚、辐射带动等方面起到作用的新核心区,并跟周边地区形成一种聪明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分工、协作,即需要一个超大规模的创新集群,才能够更多地发挥湾区的多样化优势,让不同的人、机构、企业和产业在这里得到城市化经济。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里,‘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三年排名全球第二位。我们希望能够将超大规模城市治理、产业治理和创新集群治理有机地衔接起来,推动湾区培育和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发挥其多样化创新优势。”沈体雁说。
沈体雁提出,以新基建和产业大脑这样的现代产业基础设施为支撑,更好地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信社会在超大规模集群治理中的作用,探索“平台+生态”的多中心网络化的治理结构,同时提供多层次创新公共服务,实现市场逻辑、公共治理逻辑,以及科学家逻辑相结合的创新生态,促进生意、生产、生活、生态四生融合发展。
“以创新性产业集群治理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治理是城市治理和城市群治理的重要任务。”沈体雁说,产业集群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密码,集群之所以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它创造了一个可以实现内外部工协作,且可以快速迭代的本地化创新生态系统。而传统园区缺乏内在联系,不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符正平则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动力源。“大湾区在上世纪90年代时是‘前店后厂’,动力源泉是港澳地区。当时尽管制度差异非常大,但因为要素成本差异、市场机制,再加上良好的国际环境,确实从中受益良多。今年上半年,深圳经济各项指标都不错,外溢能力非常强。”符正平认为,深圳的创新网络是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应把深圳特区的动力源泉发挥出来,做好深港合作这篇大文章,这是未来大湾区向前驱动融合的重要方向。
同时,他表示,这两年深港在推动市场一体化、制度一体化,未来两城的人流、物流、资金流都会流动起来,包括香港北部都会区可能会引来深圳很多企业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外国企业会在港澳和内地设立分支机构,其联动也涉及从垂直的治理协调转到横向多层级的。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线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粤ICP备191427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