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论坛在深圳举行。此次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深圳市深港澳合作创新研究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联合主办,十余位商界领袖、青年企业家和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并分享对“双循环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科创与数字湾区新时代”“企业家的新视野与新赛道”三大议题的前瞻性思考与实践经验。他们多维度、多视角地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发展痛点,共议共商发展良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表示,如今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自于龙头企业。深圳需要发挥大湾区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思考如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如何吸引和服务全球优秀创新人才,如何解决深圳和国家的“卡脖子”难题等。
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汝津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和企业家,高度肯定企业和企业家为深圳做出的突出贡献。当前,深圳正以20+8重点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打造优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创新科技是激活高质量经济的重要引擎,大湾区创新科技发展的其中一个亮点是位于落马洲河套区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将会成为港深创新科技合作的桥头堡。他进一步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在今年6月成立了数字化经济委员会,汇聚了来自金融、贸易、投资、通信和创新科技等界别的精英、专家学者和相关的政府官员,为数字化经济发展出谋献策。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各国在资源和产业互补性强,形成了多样化的市场机遇,双方深度合作,能有效地促进经贸往来长期而健康的发展,把握当下东盟发展潜力,推动双方在农业、高新科技、清洁能源、跨境贸易、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能带动双方高质量发展走上新台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学术院长熊伟表示,各地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然而,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挑战需要我们去寻找解决方案。未来,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也将继续联结海内外,搭建政府、学界和业界的对话管道,就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展开深入探讨,建言献策。
前海传媒 出品
撰稿人 黄海琳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线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粤ICP备19142764号